首頁 > 新聞速遞 > 行業資訊

文化產業已進入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

發表時間:2013-07-08 10:15:26  點擊數:

在6月19日舉行的首屆中非文化產業圓桌會議上,中國文化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文化產業已經進入到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孫若風說,文化部作為中國中央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將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支柱性產業的戰略定位,科學謀劃、扎實推進、開拓創新,加快推進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步伐。具體來說,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把握規律,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更要研究把握文化產業內涵和發展規律。要按照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明確政府部門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的職能定位,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職能,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是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確立政策保障。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同時,加快文化產業立法進程,爭取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上升為國家法律法規,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是加強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實施差異化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引導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努力形成文化產業“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相互拉動、共同發展的局面。進一步促進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較好地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四是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營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切實為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做好服務,消除有形和無形壁壘,提供公開透明、平等準入、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推動就業、創業和創新。

五是努力擴大文化消費。要把擴大文化消費融入國家擴大內需戰略,在增強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等方面構建長效機制,特別是要抓住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化穩步推進、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帶來巨大的文化消費空白,把人民群眾對優質、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和消費愿望,變成支撐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市場動力,

六是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進一步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積極發展以數字化生產、網絡化傳播為主要特征的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新型文化業態,推動優秀文化內容與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提高新興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和質量。